声明

本文是学习GB-T 15145-2017 输电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以下简称为"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

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保证期限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10 kV
及以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交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作为该类装置

研制、设计、制造、试验、检验和应用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 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高温

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
恒定湿热试验

GB/T 2887—2011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7261—201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 9361—2011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 11287—2000 电气继电器
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

试验 第 1 篇 振动试验(正弦)

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4537—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和碰撞试验

GB/T 14598.26—2015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

GB/T 14598.27—200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

GB/T 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0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9520.12—2009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 mm(19 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
第3-101 部分:

插箱及其插件

GB/T 20840.8 互感器 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GB/T 22386—2008 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

GB/T 26864—201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产品动模试验

DL/T 478—201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传输规约
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

套标准

DL/T 860(所有部分)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 1241—2013 电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

GB/T 15145—2017

3 技术要求

3.1 环境条件

3.1.1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环境温度:

1) 户内: - 10℃~+55℃;

2) 户外: -25℃~+70℃;

b) 相对湿度:5%~95%(装置内部既无凝露,也不应结冰);

c) 大气压力:80 kPa~106 kPa。

3.1.2 正常试验大气条件

正常试验大气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环境温度:15℃~35℃;

b) 相对湿度:45%~75%;

c) 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

3.1.3 试验基准大气条件

试验基准大气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环境温度:+20℃±5℃;

b) 相对湿度:45%~75%;

c) 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

3.1.4 运输中的极限环境温度

装置在运输中允许的环境温度为-40℃~+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

3.1.5 贮存中的极限环境温度

装置贮存中允许的环境温度为-25℃~+55℃,相对湿度不大于85%。

3.1.6 周围环境

装置使用地点周围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电磁环境应符合3.9的规定;

b) 场地应符合GB/T 9361—2011 中 B 类安全要求;

c) 使用地点不出现超过 GB/T 11287—2000 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I 级的振动;

d)
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的物质,周围介质中不应含有能腐蚀金属、破坏绝缘和表面敷层的介质
及导电介质,不应有严重的霉菌存在;

e) 应有防御雨、雪、风、沙、尘埃的措施;

f) 接地电阻应符合GB/T 2887—2011 中4.8的要求。

3.1.7 特殊环境条件

当超出3.1.1~3.1.5规定的环境条件时,由用户与制造厂商定。

GB/T 15145—2017

3.2 额定电气参数

3.2.1 直流电源

直流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额定电压:220 V、110 V;

b) 允许偏差: - 20%~+10%;

c) 纹波系数:不大于5%。

3.2.2 交流回路

交流回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交流电流:5 A、1 A;

b) 交流电压:100 V、100/ √3V;

c) 频率:50 Hz。

3.3 功率消耗

功率消耗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交流电流回路:

1) 当 Iv=5A 时,每相不大于1 VA;

2) 当 Ix=1A 时,每相不大于0.5 VA;

b) 交流电压回路:当额定电压U、 时,每相不大于1 VA;

c) 直流电源回路:

1) 当正常工作时,不大于50 W;

2) 当装置动作时,不大于80 W;

d) 当采用电子式变换器时,按相关标准规定。
注:Ix、U、为电流及电压额定值,下同。

3.4 过载能力

装置经受下列电流或电压过载后应无绝缘损坏,并符合3.11的规定:

a) 交流电流回路:

1) 2倍额定电流,连续工作;

2) 40倍额定电流,允许1 s;

b) 交流电压回路:

1) 1.4倍额定电压,连续工作;

2) 2倍额定电压,允许10 s。

3.5 整套装置的功能要求

3.5.1 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

3.5.2
装置应具有独立性、完整性、成套性,应具有能反应被保护输电线路各种故障及异常状态的保护
功能。

3.5.3 应用于220 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装置,其振荡闭锁功能应满足 GB/T
14285—2006 中4. 1.7的

要求。

3.5.4
当应用于带串联电容补偿、可控高抗等设备的柔性交流输电线路或电铁供电的线路等场合,装

GB/T 15145—2017

置应采取措施防止不正确动作。

3.5.5
当差动保护装置应用于同杆并架双回线路时发生跨线故障应不误动作。

3.5.6
装置应具有硬件、软件闭锁回路,只有在电力系统发生扰动时,才允许解除闭锁。

3.5.7
装置应设有通信接口,以满足自动化系统的通信要求,与远动设备或上位机传递保护动作的顺
序和时间、故障类型和故障特征量、故障前后各输入模拟量的采样数据、与保护配合的相关信息、通道信
息、接收和发送保护定值等信息。通信接口数不宜少于3个,通信传输协议应符合DL/T
667—1999 或 DL/T 860 系列标准的有关规定。

3.5.8
装置应能记录相关保护动作信息,保留8次以上最新动作报告,每个动作报告至少应包含故障
前2个周波,故障后6个周波的数据。

3.5.9
装置应支持软件版本、定值区号及定值、日志及报告等信息的上送功能。

3.5.10 装置应具有与外部标准授时源的对时接口。

3.5.11 装置应具有测量故障点距离的功能。

3.5.12
具有光纤通信功能的纵联保护装置应具有通道监视功能,如实时记录并累计丢帧,错误帧等通
道状态数据,具备通道故障告警功能。

3.5.13
具有光纤通信功能的纵联保护装置应具备可供用户整定的通道识别码,并对通道识别码进行
校验,校验出错时告警并闭锁纵联保护。

3.5.14
装置应具有包括故障时的输入模拟量和开关量、输出开关量、动作元件、动作时间、返回时间、
故障相别等故障记录功能,以记录保护的动作过程,录波数据格式应按照GB/T
22386—2008 要求转换 输出或上传。

3.5.15
装置应具有以时间顺序记录的方式记录正常运行的操作信息,例如开关变位、开入量变位、压
板切换、定值修改、定值区切换等。

3.5.16
装置应设有当地信息的汉字显示功能,应能显示保护动作记录、故障类型和故障点距离、通道
信息及与保护配合等相关信息。

3.5.17 装置应具有在线自动检测功能,自动检测功能应符合 GB/T
14285—2006 中4.1.12.5的要求。

3.5.18 装置应设有自复位电路。

3.5.19
装置应装设硬件时钟电路,装置失去直流电源时,硬件时钟应能正常工作。

3.5.20
装置的所有记录信息在失去直流电源的情况下应不丢失,在电源恢复正常后应能重新正确显
示并输出。

3.5.21
装置应支持就地和远方投退软压板、复归装置、修改定值、切换定值区等操作功能。

3.5.22
技术上无特殊要求及无特殊情况时,保护装置中的零序电流方向元件应采用自产零序电压。

3.5.23 对于采用数字化采样或者数字化跳闸的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a) 装置应按合并单元设置"SV 接收"软压板。当某合并单元的"SV
接收"软压板投入时,保护装 置应将接收的 SV 报文中的Test
位与装置自身的检修压板状态进行比较,只有两者一致时才
将该信号用于保护逻辑,否则应闭锁相关保护;"SV
接收"压板退出后,相应采样值不参与保 护计算;

b) 装置应将接收的 GOOSE 报文中的
test位与装置自身的检修压板状态进行比较,只有两者一
致时才将信号作为有效进行处理或动作;

c) 装置应具有更改 GOOSE 和 SV 软压板名称的功能;

d)
装置应能适应3/2主接线的智能变电站中断路器等可能存在二次设备极性接入冲突的场合;

e) 装置应能适应线路各侧分别采用常规采样和数字化采样的情况;

f)
装置检修压板投入时,上送带品质位信息,装置应有明显显示(面板指示灯或界面显示)。参
数、配置文件仅在检修压板投入时才可下装;

g) 装置应在发送端设GOOSE 出口软压板,GOOSE
出口软压板应在满足现场运行需求的前提

GB/T 15145—2017

下简化配置。

3.6 技术性能

3.6.1 总则

保护模块的配置与被保护的设备有关,但所选择的单个保护应能达到下面的性能指标。本标准未

规定的指标由下级标准规定。

3.6.2 纵联保护

纵联保护的性能应满足以下条件:

a)
由保护与通道设备构成的线路纵联保护作为主保护。在被保护区内发生故障时,应不带附加
整定延时地发出跳闸命令。

b) 线路纵联保护的通道可以是: — 光纤;

——微波;

—— 电力线载波。

c)
具有方向纵联保护功能的装置应提供构成闭锁式或允许式保护的条件和相应逻辑:

——通道为双工方式的纵联保护,不宜使用闭锁式;

— 具备光纤通道条件的线路,宜优先采用分相电流差动保护。

d) 动作时间:

——220 kV及以上线路,应不大于30 ms (包含出口继电器或GOOSE
出口时间,不包含通道

传输时间);

——110 kV线路,应不大于40 ms (包含出口继电器或GOOSE
出口时间,不包含通道传输时

间)。

3.6.3 后备保护

后备保护的性能应满足以下条件:

a)
后备保护可以由能反应各种故障的保护,如相间距离、接地距离、零序电流保护等构成。

b) 动作时间(含出口继电器或GOOSE 出口时间):

——相间距离I 段(0.7倍整定值):应不大于30 ms; — 接地距离 I
段(0.7倍整定值):应不大于30 ms; ——零序过流 I 段(1.2倍整定值):应不大于30
ms。

c) 距离 I 段暂态超越:应不超过士5%。

d) 零序功率方向元件动作区应符合设计规定,零序电压高于1 V
时方向元件应该有灵敏度。

e) 精确工作范围:

—— 电压:(0.01~1.1)Ux;

— 电流:(0.05~20)I、或(0.1~40)I、时,相对误差应不大于5%或0.02
I、,测量元件特性

的准确度。

3.6.4 测量元件特性的准确度

测量元件的准确度应满足以下条件:

a) 整定误差:固有准确度应不超过士2.5%;

b)
温度变差:在正常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内,相对于+20℃±2℃时,应不超过±2.5%。

GB/T 15145—2017

3.6.5 故障点测距精度

故障测距精度应满足以下指标:

a) 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14285—2006 中4.1.12.3的要求;

b) 测试条件:单侧电源,金属性三相短路。

3.6.6 输出继电器触点性能

输出继电器触点应满足以下指标:

a)
机械寿命:接通应不小于1000次,断开应不小于1000次,不带负载触点应不小于10000次。

b) 最大接通能力:1000 W,L/R=40 ms。

c) 最大通过电流:5 A, 连续。

d) 最大短时通过电流:30 A,200 ms。 短时额定工作周期应为:接通200 ms,
断开15 s。

e) 最大断开能力:应不小于30 W,L/R=40 ms。

f) 触点电压:直流110 V 或者直流220 V。

g) 介质强度:

1) 同一组触点断开时,应能承受工频1000 V 电压,时间1 min;

2) 触点与线圈之间,应能承受工频2000 V 电压,时间1 min。

3.6.7 时钟精度

装置的时钟精度应满足:在24 h 内误差应不大于5s。

3.7 对相关设备的要求

3.7.1 对电子式互感器的要求

电子式互感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保护用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以下简称 ECT) 的误差应满足5P 级或5TPE
级要求,保护用电子 式电压互感器(以下简称 EVT) 的误差应满足3P 级要求;

b)
电子式互感器应由两路独立的采样系统进行采集,每路采样系统应采用双A/D
系统接入合并 单元,每个合并单元输出的冗余数字采样值由同一SV
数据集进入保护装置;

c)
电子式互感器采样数据的品质标志应实时反映自检状态,不应附加延时或展宽;

d) ECT
与合并单元之间的数字量采用串行数据传输,宜采用异步方式,也可采用同步方式传输,
电子式互感器与合并单元间的接口、传输协议宜统一,通讯协议宜采用 GB/T
20840.8 的 FT3 格式;

e)
电子式互感器两路独立采样数据的数值差应不大于实际输入量的2.5%(或0.02I、/0.02U、)。

3.7.2 对合并单元的要求

合并单元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合并单元宜支持通过 DL/T 860.92接口实现合并单元之间的级联功能;

b) 合并单元应能接受外部公共时钟的同步信号,与 ECT、EVT
的同步可采用同步采样脉冲。无
时钟同步信号或时钟同步信号丢失,且超过合并单元守时时间后,合并单元发送报文同步标志
位应置非同步状态;

c)
合并单元输出采样数据的品质标志应实时反映自检状态,应不附加延时或展宽;

d) 合并单元必须保证采样值发送间隔离散值小于10 μs(采样率为4 kHz);

GB/T 15145—2017

e) 合并单元应实现采集器间的采样同步功能,采样同步误差应不大于1
μs。外部同步时钟信号 消失后,至少应满足10 min 内 4 μs 同步精度要求;

f)
按间隔配置的合并单元应具备同步本间隔电流、电压信号的能力,若本间隔二次设备需接入母
线电压,还应级联接入来自母线电压合并单元的母线电压信号;

g) 双母线接线电压切换功能,应由各间隔合并单元实现。当I
母刀闸和Ⅱ母刀闸均在分位时,电 压数值为零,数据有效;

h)
接入两段及以上母线电压的母线电压合并单元,电压并列功能宜由母线电压合并单元实现;通
过 GOOSE
网络或硬接点开入获取母联(分段)断路器、刀闸位置信息,实现电压并列功能;

i) 合并单元应采用同一逻辑节点对双 A/D
采样数据进行实例建模,应通过描述信息明确体现数 据的冗余关系;

j) 合并单元应在 ICD
文件的采样值数据集中,预先配置满足工程需要的采样值输出,采样值发
送数据集的一个 FCD 成员是一个采样值输出虚端子;

k) 合并单元检修压板投入时,发送采样值报文中采样值数据品质q 的
test位应置 True;

1)
合并单元的采样值数据品质位应采用正逻辑(1无效,0有效),外部输入断链后,应置相关采样
数据无效;

m) 合并单元采样值报文采样延时应不大于2 ms
(包含各类互感器的固有相位差和电子式互感器 额定延时);

n) 合并单元重新启动过程中,在发送 SV 报文时如没有收到 GOOSE
的电压并列或切换所需的 相关位置信号,应置相关电压采样数据无效。

3.7.3 对智能终端的要求

智能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智能终端GOOSE 订阅支持的数据集不应少于15个;

b) 智能终端检修压板投入时,装置发送的GOOSE 报文中的 test应置位;

c) 智能终端应通过GOOSE 单帧实现跳闸功能;

d) 智能终端应提供原始开入GOOSE 信号,IED
设备应根据各自需求完成所需信号合成;

e) 智能终端动作时间不大于7 ms (包含出口继电器的时间);

f)
开入动作电压应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55%~70%范围内,位置类输出信号应采用双位置
信号;

g) 智能终端发送的外部采集开关量应带时标;

h) 智能终端外部采集开关量分辨率应不大于1 ms, 消抖时间宜采用5 ms;

i) 智能终端应能记录输入、输出的相关信息;

j) 装置应以虚遥信点方式发送收到及输出跳合闸命令的反馈。

3.7.4 对时间同步的要求

装置的时间同步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保护装置、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均应能接收 IRIG-B
码同步对时信号,保护装置、智能终端的 对时精度误差应不大于1 ms,
合并单元的对时误差应不大于1 μs ;

b) 保护装置应具备上送时钟当时值的功能;

c) 装置时钟同步信号异常后,应发告警信号;

d) 采用光纤 IRIG-B 码对时方式时,宜采用ST 接口;采用电 IRIG-B
码对时方式时,采用直流 B 码,通信介质为屏蔽双绞线。

GB/T 15145—2017

3.7.5 对交换机的要求

交换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交换机端口全线速转发时,帧丢失率应为0;

b) 交换机的存储转发时延应小于15 μs ;

c) 交换机其他指标应满足 DL/T 1241—2013规范的要求。

3.7.6 对通道传输设备的要求

传输信息的通道设备应满足传输时间、可靠性的要求,其传输时间应满足 GB/T
14285—2006 规范

的要求。

3.8 静态模拟、动态模拟

3.8.1 静态模拟

装置应进行静态模拟试验。在各种故障类型下,装置动作行为应正确,信号指示应正常,应符合

3.5、3.6的规定。

3.8.2 动态模拟

装置应进行动态模拟试验。在各种故障类型下,装置动作行为应正确,信号指示应正常,应符合

3.5、3.6的规定。

3.9 电磁兼容性能

3.9.1 抗扰度项目及要求

抗扰度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装置与外部电磁环境的特定界面接口称为端口,含辅助电源端口、输入端口、输出端口、通信端

口、外壳端口和功能地端口,见图1,装置不同端口应进行附录 A
规定的抗扰度试验。

外壳端口

style="width:9.17332in;height:2.5267in" />功能地端口

输出端口

被试装置

通信端口

1 保护装置的端口示意图

b) 合格判据:进行3.9.1 a)规定的各项试验时,按下列要求加入激励量:

1)
过量继电器:激励量为0.9倍整定值时,应不误动,1.1倍整定值时,应不返回;

2)
欠量继电器:激励量为1.1倍整定值时,应不误动,0.9倍整定值时,应不返回;

3) 整定值由产品标准规定。

3.9.2 电磁发射试验

装置应符合GB/T 14598.26—2015
中5.1规定的辐射发射限值和5.2规定的传导发射限值。

GB/T 15145—2017

3.10 直流电源影响

直流电源影响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3.1.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直流电源分别为3.2.1
b)规定的极限参数时,装置应可 靠工作,性能及参数符合3.5、3.6的规定;

b) 按 GB/T 14598.26—2015 的规定,进行直流电源中断20 ms
影响试验,装置应不误动作;

c)
装置加电、断电、电源电压缓慢上升或缓慢下降,装置均应不误动作或误发信号。

3.11 绝缘性能

3.11.1 绝缘电阻

在3.1.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以及与各独立电

路之间,用电压为直流500 V 的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00 MΩ。

3.11.2 介质强度

介质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3.1.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应能承受频率为50 Hz, 历 时 1
min 的工频耐压试 验而无击穿闪络及元件损坏现象;

b)
工频交流试验电压值按表1规定进行选择,也可以采用直流试验电压,其值应为规定的工频交
流试验电压值的 √2倍;

c) 试验过程中,任一被试电路施加电压时,其余电路等电位互联接地。

1 各回路试验电压要求

序号

被试回路

额定绝缘电压或额定工作电压

V

试验电压

V

泄漏电流"

mA

1

整机引出端子和背板线——地(外壳)

>63~250

2000

5

2

直流输入电路⁵—地(外壳)

>63~250

2000

10

3

交流输入电路——地(外壳)

>63~250

2000

5

4

信号输出触点b—地(外壳)

>63~250

2000

5

5

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

>63~250

2000

5~10

6

整机外引带电部分b——地(外壳)

≤63

500

7

通信接口电路——地(外壳)

≤63

500

5

泄漏电流为参考值,整机外引带电部分—地(外壳)的泄漏电流由产品标准规定。

指引至装置端子的回路和接线。

3.11.3 冲击电压

在3.1.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的直流输入回路、交流输入回路、输入输出触点等各电
路对地,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电路之间,应能承受1.2/50 μs
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 验。当额定绝缘电压大于63 V
时,开路试验电压为5 kV; 当额定绝缘电压不大于63 V 时,开路试验电

压为1 kV。 试验后,装置应无绝缘损坏,性能应符合3.5、3.6的规定。

GB/T 15145—2017

3.12 耐湿热性能要求

根据试验条件和使用环境,在以下两种方法中选择其中一种:

a) 恒定湿热:装置应能承受 GB/T 2423.3
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试验温度为+40℃±2℃,相
对湿度为(93±3)%,试验持续时间48 h。 在试验结束前2 h 内,用500 V
直流兆欧表,测量部 位同3.11.1,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0
MΩ,介质强度应不低于3.11.2规定的介质强度试验电 压值的75%。

b) 交变湿热:装置应能承受 GB/T 7261—2016
第9章规定的交变湿热试验。试验温度为
+40℃±2℃,相对湿度为(93±3)%,试验时间为48 h,每一周期历时24 h。
在试验结束前 2h 内,用500 V
直流兆欧表,测量部位同3.11.1,其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0 MQ, 介质强度不
应低于3.11.2规定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值的75%。

3.13 连续通电

装置完成调试后,出厂前,应进行40℃、72 h (或室温100
h)连续通电试验。试验期间,装置工作
应正常,信号指示应正确,应不出现元器件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试验结束后,性能指标应符合3.5、3.6

的规定。

3.14 机械性能

装置机械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2 机械性能要求

序号

项 目

要 求

1

振动

a) 振动响应:装置应能承受GB/T11287 — 2000中3.2. 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振动响应试 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1的规定。

b) 振动耐久:装置应能承受GB/T 11287 — 2000中3.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振动耐久试 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2的规定

2

冲击

a) 冲击响应: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37 — 1993中4.2. 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冲击响应试 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1的规定。

b) 冲击耐久: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37— 1993中4.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冲击耐久试 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2的规定

3

碰撞

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37— 1993中4.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碰撞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

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2的规定

3.15 结构、外观要求

3.15.1 装置的机箱尺寸应符合 GB/T 19520. 12—2009 的规定。

3.15.2
装置应采取必要的抗电气干扰措施,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设置可靠地接

地 点 。

3.16 安全要求

3.16.1 装置应有安全标志,所采用的安全标志应符合GB/T 14598.27—2008
中9.1的规定。

3.16.2
应提供对可接近的危险带电部分的接触防护,提供达到足够绝缘强度的绝缘,符合要求的装置

GB/T 15145—2017

外壳或遮拦进行直接接触防护,应符合 GB/T 14598.27—2008 中的5. 1的要求。

3.16.3 为限制和阻断火势蔓延所采用的防火外壳和火焰遮拦应符合 GB/T
14598.27—2008 中的7.9

的要求。

3.16.4 金属结构件应有防锈蚀措施。所有紧固件应拧紧,不松动。

4 试验方法

4.1 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参照如下条款:

a) 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均在3.1.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b)
被试验装置和测试仪表必须良好接地,并考虑周围环境电磁干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c)
测量仪表准确度等级要求:测量仪表的基本误差应不大于被测量准确等级的1/4。条件允许
时,测量仪表的基本误差应不大于被测量准确等级的1/10。

4.2 温度影响试验

根据3.1.1 a)的要求,按GB/T 7261—2016
中第9章规定进行低温试验和高温试验。在试验过程

中施加规定的激励量,温度变差应满足3.6.4 b)的要求。

4.3 温度贮存试验

根据3.1.5的要求,装置不包装,不施加激励量,先按 GB/T 2423.1
的规定,进行-25℃、16 h 的 低 温贮存试验。在室温下恢复2 h 后,再按
GB/T2423.2 规定,进行+55℃、16 h 的高温贮存试验。在室

温下恢复2 h
后,施加激励量进行电气性能检测,装置的性能应符合3.5、3.6、3.8的规定。

4.4 功率消耗试验

根据3.3的要求,按 GB/T7261—2016

中第7章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功率消耗试验。

4.5 过载能力试验

根据3.4的要求,按 GB/T7261—2016

中第14章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过载能力试验。

4.6 主要技术性能试验

4.6.1 基本性能试验

基本性能试验项目如下:

a) 各种保护的定值;

b) 各种保护的动作特性;

c) 各种保护的动作时间特性;

d) 装置整组的动作正确性。

4.6.2 其他性能试验

其他性能试验项目如下:

a) 硬件系统自检。

b) 硬件系统时钟功能。

c) 通信及信息显示、输出功能。

GB/T 15145—2017

d) 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

e) 数据采集系统的精度和线性度。

f) 定值切换功能。

g) 智能站相关测试项目:

1) ICD 模型测试;

2) 后台通信规范性测试;

3) 信息规范性测试;

4) 报文规范性测试;

5) 光口发射/接收功率测试。

4.7 动态模拟试验

4.7.1
装置通过4.6各项试验后,在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系统上进行整组试验,或使用数字仿真系统进行
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3.5、3.6的规定。动态模拟试验项目如下:

a) 区内单相接地,两相短路接地,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时的动作行为;

b) 区内转换性故障时的动作行为;

c) 区内转区外或区外转区内各种转换性故障时装置的动作行为;

d) 区外和反向单相接地,两相短路接地,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时的动作行为;

e) 区内外经过渡电阻短路时的动作行为;

f) 非全相运行中再故障的动作行为;

g) 手合在空载线上及合环时装置的动作行为;

h) 手合在永久性故障线上装置的动作行为;

i) 拉合空载变压器时装置的动作行为;

j) 装置和重合闸配合工作时,在瞬时性和永久性故障条件下的动作行为;

k)
在接入线路电压互感器条件下,线路两侧开关跳开后以及合闸时装置的动作行为;

1
允许式或闭锁式全线速动保护,在各种类型故障以及区外故障功率倒向时的动作行为;

m) 电压回路断线或短路对装置的影响;

n) 距离保护的暂态超越;

o) 距离保护的静态超越;

p) 系统稳定破坏;

q) 系统频率偏移,区内外各种金属性故障类型的动作行为;

r) 弱馈方式下,区内外各种金属性类型的动作行为;

s) 电流互感器断线以及断线后的区内外故障的动作行为;

t) 电流互感器饱和。

4.7.2 装置通过4.6各项试验后,根据3.8.2的要求,按照GB/T 26864—2011
的规定,在电力系统动态
模拟系统上进行整组试验,或使用仿真系统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3.5、3.6的规定。

4.8 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按表3的规定和方法,进行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GB/T 15145—2017

3 电磁兼容性能试验方法

序号

项 目

试 验 方 法

1

辐射电磁场骚扰

试验

根据3.9.1的要求,按GB/T14598.26—2015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辐射电磁场骚

扰试验

2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根据3.9.1的要求,按GB/T14598.26—2015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快速瞬变干扰

试验

3

1 MHz脉冲群干扰

试验

根据3.9.1的要求,按GB/T14598.26—2015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1MHz脉冲群

干扰试验

4

静电放电试验

根据3.9.1的要求,按GB/T14598.26—2015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静电放电试验

5

电磁发射试验

根据3.9.2的要求,按GB/T14598.26—2015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传导发射限值

试验和辐射发射限值试验

6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

骚扰抗扰度试验

根据3.9.1的要求,按GB/T14598.26—2015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射频场感应的

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7

浪涌抗扰度试验

根据3.9.1的要求,按GB/T 14598.26—2015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浪涌抗扰度

试验

8

工频抗扰度试验

根据3.9.1的要求,按GB/T 14598.26—2015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工频抗扰度

试验

9

脉冲磁场

根据3.9.1的要求,按GB/T17626.9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脉冲磁场

10

工频磁场

根据3.9.1的要求,按GB/T17626.8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工频磁场

11

阻尼振荡磁场

根据3.9.1的要求,按GB/T17626.10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阻尼振荡磁场

4.9 直流电源影响试验

根据3.10的要求,按 GB/T 7261—2016 中第10章和 GB/T 14598.26—2015
规定和方法,对装置

进行电源影响试验。

4.10 绝缘试验

根据3.11的要求,按 GB/T7261—2016
第12章的规定和方法,分别进行绝缘电阻测量、介质强度

及冲击电压试验。

4.11 耐湿热试验

4.11.1 恒定湿热试验

根据3.12.1的要求,按GB/T7261—2016
第9章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恒定湿热试验。

4.11.2 交变湿热试验

根据3.12.2的要求,按GB/T7261—2016
第9章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交变湿热试验。

4.12 连续通电试验

连续通电试验项目如下:

a) 根据3.13的要求,装置出厂前应进行连续通电试验;

b) 被试装置只施加直流电源,必要时可施加其他激励量进行功能检测。

GB/T 15145—2017

4.13 机械性能试验

机械性能试验方法见表4。

4 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序号

项 目

要 求

1

振动

根据表2中序号1的要求,按GB/T11287—2000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振动响应和振动耐久

试验

2

冲击

根据表2中序号2的要求,按GB/T 14537— 1993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冲击响应和冲击耐久

试验

3

碰撞

根据表2中序号3的要求,按GB/T14537— 1993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碰撞试验

4.14 结构和外观检查

按3. 15及GB/T 7261—2016第5章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

4.15 安全试验

根据3.16的要求,按 GB/T7261—2016 第16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和试验。

5 检验规则

5.1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

5.2 出厂检验

每台装置出厂前必须由制造厂的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见表5。出厂检验在3.1.2规定

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5.3 型式检验

5.3.1 型式检验规定

凡遇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定型鉴定前;

b) 产品转厂生产定型鉴定前;

c) 产品停产两年以上又重新恢复生产时;

d)
正式投产后,如果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e)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或受其委托的质量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f) 合同规定时。

5.3.2 型式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见表5。型式检验在3.1.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GB/T 15145—2017

5.3.3 型式检验的抽样与判定规则

型式检验的抽样与判定规则是:

a)
型式检验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任意抽取两台作为样品,然后分A、B两组进行:

A 组样品按5.3.2中规定的a)、c)、i)、e)、f)、g)、h)、1)各项进行检验;

B 组样品按5.3.2中规定的 b)、d)、j)、k)、m)、n)各项进行检验;

b)
样品经过型式检验,未发现主要缺陷,则判定产品本次型式检验合格。检验中如发现有一个主
要缺陷,则进行第二次抽样,重复进行型式检验,如未发现主要缺陷,仍判定该产品本次型式检
验合格。如第二次抽取的样品仍存在此缺陷,则判定该产品本次型式检验不合格;

c)
样品型式检验结果达不到3.3~3.12要求中任一条时,均按存在主要缺陷判定;

d)
检验中样品出现故障允许进行修复。修复内容,如对已做过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没有影响,可
继续往下进行检验,反之,受影响的检验项目应重做。

5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名称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a) 温度影响

3.1.1 a)、3.6.4 b)

4.2

b) 温度贮存

3.1.5

4.3

c) 功率消耗

3.3

4.4

d)过载能力

3.4

4.5

e) 主要功能、技术性能

3.5、3.6

4.6

f) 静态模拟

3.8.1

4.7

g)动态模拟

√b

3.8.2

4.7

h) 电磁兼容性能

√b

3.9

4.8

i) 直流电源影响

3.10

4.9

j) 绝缘性能

3.11

4.10

k) 耐湿热性能

3.12

4.11

1) 连续通电

3.13

4.12

m)机械性能

√b

3.14

4.13

n) 结构与外观

3.15

4.14

o)安全

√*

3.16

4.15

只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及介质强度试验,不进行冲击电压试验。

新产品定型鉴定前做。

出厂试验仅测量保护接地连续性和安全标志检查。

6 标志

6.1 标志或铭牌规定

每台装置应在机箱的显著部位设置持久明晰的标志或铭牌,标志下列内容:

a) 产品型号、名称;

GB/T 15145—2017

b) 制造厂全称及商标;

c) 主要参数;

d) 对外端子及接口标识;

e) 出厂日期及编号。

6.2 包装箱标记规定

包装箱上应以不易洗刷或脱落的涂料作如下标记:

a) 发货厂名、产品型号、名称;

b) 收货单位名称、地址、到站;

c) 包装箱外形尺寸(长×宽×高)及毛重;

d) 包装箱外面书写"防潮""向上""小心轻放"等字样;

e) 包装箱外面应规定叠放层数。

6.3 包装箱标示规定

包装标志标识应符合GB/T 191 的规定。

6.4 产品执行标准规定

产品执行的标准应予以明示。

6.5 安全设计标志规定

安全设计标志应按GB/T 14598.27—2008的规定明示。

7 包装、运输、贮存

7.1 包装

7.1.1 产品包装前的检查

产品包装前应检查以下内容:

a) 产品合格证书和装箱清单中各项内容应齐全;

b) 产品外观无损伤;

c) 产品表面无灰尘。

7.1.2 包装的一般要求

产品应有内包装和外包装,插件插箱的可动部分应锁紧扎牢,包装应有防尘、防雨、防水、防潮、防震

等措施。包装完好的装置应满足3.1.4规定的贮存运输要求。

7.2 运输

产品应适于陆运、空运、水运(海运),运输装卸按包装箱的标志进行操作。

7.3 贮存

长期不用的装置应保留原包装,在环境温度为-25℃~+55℃,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通风、干

燥的室内贮存。贮存场所应无酸、碱、盐及腐蚀性、爆炸性气体和灰尘以及雨、雪的侵害。

GB/T 15145—2017

8 质量保证期限

用户在遵守本标准及产品说明书所规定的运输、贮存条件下,装置自出厂之日起,至安装不超过两

年,如发现装置和配套件非人为损坏,制造厂应负责免费维修或更换。

GB/T 15145—2017

A

(规范性附录)

保护装置抗扰度试验要求

A.1 外壳端口抗扰度试验

外壳端口抗扰度试验项目如表 A.1 所示。

A.1 外壳端口抗扰度试验

序号

电磁干扰类型

试验规范

单位

参照标准

1.1

辐射射频电磁场

调幅

80~1000 10

80

MHz频率

V/m非调制,有效值

%AM(1kHz)

GB/T 14598.26—2015

1.2

静电放电

接触

空气

6

8

kV(充电电压)

kV(充电电压)

GB/T 14598.26—2015

A.2 电源端口抗扰度试验

电源端口抗扰度试验项目如表 A.2 所示。

A.2 电源端口抗扰度试验

序号

电磁干扰类型

试验规范

单位

参照标准

2.1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调幅

0.15~80 10 150

80

MHz频率

V非调制,有效值

Ω 电源阻抗

%AM(1kHz)

GB/T 14598.26—2015

2.2

快速瞬变

A级

B级

5/50 4 2.5

2

5

ns TR/TH

kV峰值

kHz 重复频率

kV峰值

kHz 重复频率

GB/T 14598.26—2015

2.3

1MHz脉冲群

差模

共模

0.1 75 ≥40

200

1

2.5

1 75 400 200 1

2.5

MHz频率

ns TR

Hz重复频率

Ω 电源阻抗

kV峰值

kV峰值

GB/T 14598.26—2015

GB/T 15145—2017

A.2 ( )

序号

电磁干扰类型

试验规范

单位

参照标准

2.4

浪涌

线对线

线对地

1.2/50(8/20) 2 0.5、1

0

18

0.5、1、2

10

9

μs TR/T电压(电流)

Ω电源阻抗

kV充电电压

Ω耦合电阻

μF耦合电容

kV 充电电压

Ω 耦合电阻

μF耦合电容

GB/T 14598.26—2015

2.5

直流电压中断

100

5、10、20、50、100、200

% 衰减

ms 中断时间

GB/T 14598.26—2015

A.3 通信端口抗扰度试验

通信端口抗扰度试验项目如表 A.3 所示。

A.3 通信端口抗扰度试验

序号

电磁干扰类型

试验规范

单位

参照标准

3.1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调幅

0.15~80 10 150

80

MHz 频率

V非调制,有效值

Ω 电源阻抗

%AM(1 kHz)

GB/T 14598.26—2015

3.2

快速瞬变

A级

B级

5/50 2 5 1

5

ns Tk/TH

kV 峰值

kHz 重复频率

kV峰值

kHz 重复频率

GB/T 14598.26—2015

3.3

1 MHz脉冲群

差模

共模

0.1 75 ≥40 200

0

1

1

75

400

200

0

1

MHz 频率

ns Tk

Hz重复频率

Ω 电源阻抗

kV峰值

kV峰值

GB/T 14598.26—2015

3.4

浪涌

线对地

1.2/50

8/20

2

0.5、1

0

0

μs TR/TH电压

μs TR/TH电流

Ω电源阻抗

kV 充电放电电压

Ω耦合电阻

μF耦合电容

GB/T 14598.26—2015

GB/T 15145—2017

A.4 输入和输出端口抗扰度试验

输入和输出端口抗扰度试验项目如表 A.4 所示。

A.4 输入和输出端口抗扰度试验

序号

电磁干扰类型

试验规范

单位

参照标准

4.1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调幅

0.15~80 10 150

80

MHz频率

V 非调制,有效值

Ω 电源阻抗

%AM(1kHz)

GB/T 14598.26—2015

4.2

快速瞬变

A级

B级

5/50 4 2.5

2

5

ns TR/TH

kV 峰值

kHz 重复频率

kV 峰值

kHz重复频率

GB/T 14598.26—2015

4.3

1 MHz脉冲群

差模

共模

0.1 75 ≥40 200

1

2.5

1 75 400 200 1

2.5

MHz 频率

ns TR

Hz重复频率

Ω电源阻抗

kV 峰值

kV峰值

GB/T 14598.26—2015

4.4

浪涌

线对线

线对地

1.2/50(8/20)

2

0.5、1

40

0.5

0.5、1、2

40

0.5

μs TR/TH电压(电流)

Ω电源阻抗

kV充电电压

Ω耦合电阻

μF耦合电容

kV充电电压

Ω耦合电阻

μF耦合电容

GB/T 14598.26—2015

4.5

工频干扰

150

100 0.1 300 220 0.47 100 100 0.047 300 220

0.47

V有效值

Ω耦合电阻

μF耦合电容

V 有效值

Ω耦合电阻

μF耦合电容

V有效值

Ω耦合电阻

μF 耦合电容

V有效值

Ω 耦合电阻

μF耦合电容

GB/T 14598.26—2015

A级

A级

B级

B级

差模

共模

差模

共模

GB/T 15145—2017

A.5 功能接地端口抗扰度试验

功能接地端口抗扰度试验项目如表 A.5 所示。

A.5 功能接地端口抗扰度试验

序号

电磁干扰类型

试验规范

单位

参照标准

5.1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调幅

0.15~80 10 150

80

MHz 频率

V非调制,有效值

Ω 电源阻抗

% AM(1 kHz)

GB/T 14598.26—2015

5.2

快速瞬变

A级

B级

5/50 4 2.5

2

5

ns TR/TH

kV峰值

kHz重复频率

kV峰值

kHz 重复频率

GB/T 14598.26—2015

A.6 外壳端口发射试验

外壳端口发射试验项目如表 A.6 所示。

A.6 外壳端口发射试验

序号

电磁干扰类型

试验规范

单位

参照标准

6.1

辐射发射

30 MHz~230 MHz 40 dB(μV/m)准峰值

GB/T 14598.26—2015

230 MHz~1000 MHz 47 dB(μV/m)准峰值

注:表中所列限值的测量距离为10m。

A.7 辅助电源端口发射试验

辅助电源端口发射试验项目如表 A.7 所 示 。

A.7 辅助电源端口发射试验

序号

电磁干扰类型

试验规范

单位

参照标准

7.1

传导发射

0.15 MHz~0.50 MHz 79 dB(μV)准峰值 66 dB(μV)平均值

GB/T 14598.26—2015

0.5 MHz~5 MHz 73 dB(μV)准峰值 60 dB(μV)平均值
5 MHz~30 MHz 73 dB(μV)准峰值 60 dB(μV)平均值

延伸阅读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15145-2017 输电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进一步学习

联系我们

DB6501-T 047-2023 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管理规范 乌鲁木齐市.pdf